1983年卡西歐剛在日本上市的時候,提到這個品牌,大多數人腦海里蹦出的第一個詞就是G-Shock。它的發明者Kikuo曾說:起初,他只是想為警察、建筑工人和急救人員等需要計時器的從業者提供一款耐用的手表,如果它能打破人們對手表“脆弱而珍貴”的固有思維,那就更是如此了。
雖然一開始它只是一塊看起來非常時尚的塑料手表,但事實證明,在過去的30年里,G-Shock在高風險行業的消費者中非常受歡迎,從那時起,它對流行的需求就已經超過了對實用性的需求。
G-Shock今天的輝煌已經不是剛上市就隨之而來的Buff了。當時,大多數日本上班族普遍偏愛精工和西鐵城制造的金屬時尚手表,而G-Shock只是一款用黑色塑料外殼包裹的不起眼的科技主題手表。另外,運動手表本身看起來比正式手表要笨一些,要想在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還需要時間。
直到1996年G-Shock發布,終于達到了最初的預期,更加復雜的金屬元素手表成為商務人士最喜歡的款式。
現在很多消費者都愿意選擇耐用性突出的手表。不過很尷尬的是,很少有人記得這都是卡西歐的功勞,人們會質疑廉價的運動手表,很多時候會覺得有點破舊就扔掉了。然而,G-SHOCK可以承受跌落、投擲、浸泡、振動和沖擊,甚至刮擦。基本上只要上手,就不會輕易被拴住。
試生產完成后,還要經過一系列“異常”的耐久性和人工老化測試,直到壞掉,甚至還研制出了模擬滴水儀。一開始Ibe只是想確定G-Shock可以承受從10m跌落的沖擊(常規機械表由于內部結構精密,只能承受從121.92cm左右跌落的沖擊),最初的測試非常簡單粗暴。3354是直接從樓上扔下來的。
后來為了更安全,開發了模擬機來測試,不過沒關系。結果卡西歐生氣了,又造了一臺機器,可以模擬從更高的高度(50米)和更高的速度墜落的沖擊。這樣重復了n次,直到表體損壞。
“虐”完了,就到了內傷檢測的時候了。測試小組還會饒有興致地把手表拆開,找出損壞的薄弱環節,找出解決辦法,讓它更堅固。
到目前為止,通過測試的手表沒有一款能經受住數百次跌落測試。將來,更多的新機器可能會被開發出來,進行各種測試。突然就在想,當它的堅固度達到頂峰的時候,能不能擋住子彈。(瘋了!什么樣的職業需要這么堅固的手表!)
好了,現在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它有多耐用,再加上各種功能,性價比高。對于原產國的消費者來說,舒適和方便總是具有很高的價值,因此許多手表品牌開始考慮從堅固性入手。
雖然石英表在1980年處于全盛時期,但人們已經有了手機和其他可以用來看時間的設備。只有年輕人喜歡看起來特別酷而且能快速報時的多功能手表。卡西歐抓住機會,以高性價比的扎實多功能手表走出日本,走向全球。
1997年,借鑒了美國青少年流行文化和街頭文化(音樂、極限運動等)的G-Shock。),掀起了一股新潮流,一時間銷量大增。在市場上,它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時尚指標。G-Shock等五顏六色的手表琳瑯滿目,消費者的選擇也擴大了。同時,卡西歐積極響應市場,迎合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更多具有特殊風格的手表,使得整個體系越來越完善,并一直應用至今。
1997年后,G-Shock的銷量又開始大幅下滑。其實可以簡單歸結為“所有想要G-Shock的消費者都已經有一手了”。要打破這種局面,只能不斷拿出吸引眼球的高質量設計,不讓顧客產生一種“反復購買同一產品”的感覺。G-Shock不一定代表卡西歐的失敗,反而會激發更多的熱情,進而積極制定新的策略,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充分的準備。
日本設計組裝的電子產品口碑很好,所以卡西歐知道更高的定價不能只建立在更貴的材料和常規技術上,否則消費者分分鐘不買誰哭?機芯在日本組裝,大部分手工完成。G-Shock的設計和研發都在日本玉村市,然后在雅馬杭市生產組裝。像許多日本大公司一樣,總部設在東京,所有業務部門有超過11,000人來自研發部門。商務部。相關辦事處遍布全國,甚至世界各地。
余村的研究室絕對是卡西歐的核心部分。這里不僅是1980年Ibe先生設計第一臺G-Shock的地方,也是最終研發的地方。G-Shock現在的d和測試地點在貨物正式上生產線之前。
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不易壞、永遠準時、不需要維護的G-Shock,這也是帶太陽能和大功率裝置的高精度石英表在日本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另外,日本消費者似乎更喜歡自動同步的手表,他們也不怕用GPS衛星定位系統環游世界。把各種角度的瘋狂現實想法放到產品里,結果真的很令人滿意。
卡西歐和其他本土競爭對手在理念上還是有些不同的,尤其是審美上。完全顛覆了精工、西鐵城之類傳統優雅的風格。它更像是一個電子發燒友的小設備,無論多功能還是個性,都是自由狂野的,所以它自己的很多工作人員自然被它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