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接觸名表已經10多年了。這款表是我玩表生涯中的第一款陀飛輪表。以前在品牌和專賣店遇到過陀飛輪,這個法慕蘭陀飛輪是第一個上手的。
法穆蘭陀飛輪
為什么要從陀飛輪開始?
早年第一次接觸名表,就知道陀飛輪。我輕佻又向往,想著遲早要戴陀飛輪。但事實是,陀飛輪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遙遠很遙遠的東西。玩手表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沒有人是直接從陀飛輪開始的(指絕大多數人),但都是從常規款一步步開始的。時間久了,嘗遍了市面上的主流款式,我開始思考陀飛輪。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從陀飛輪開始。
法穆蘭陀飛輪
陀飛輪是瑞士傳統制表的三大復合功能之一,另外兩個是萬年歷和三問。市面上著名的瑞士手表陀飛輪,價格非常昂貴。幾十萬,幾百萬都很常見。它們真的很貴(國產陀飛輪很便宜,不包括國產陀飛輪)。這款法穆蘭陀飛輪公開價格幾十萬美元。
法慕蘭陀飛輪背面,機芯夾板都是雕花的。
陀飛輪如何入門?
畢竟是陀飛輪,效果突出顯眼。
這個法穆蘭陀飛輪,從照片上看,并沒有完全展現出它的氣勢。因為這塊表其實很大,50多mm長,近40 mm寬。18K白金表殼,巨大的弧形藍寶石鏡面下配有大尺寸陀飛輪。法慕蘭的陀飛輪以大牌聞名。畢竟它表盤上有這么大的孔,大尺寸陀飛輪在表盤上旋轉。當你使用它的時候,它是一塊不容忽視的手表。
這款Famulan陀飛輪腕表是一款大型腕表,長度超過50毫米。
從陀飛輪的外部結構分類:法穆蘭陀飛輪是一種飛行陀飛輪(也稱浮動陀飛輪)因為沒有外夾板連接在表盤上,仿佛陀飛輪是浮在表盤上旋轉的(如果有外夾板就是寶璣陀飛輪)。
根據陀飛輪的內部結構,法慕蘭陀飛輪的擺輪和秒輪排列在一個軸上,所以是同軸陀飛輪(如果擺輪和秒輪是分開的,就是偏心陀飛輪)。
法穆蘭陀飛輪的籠子是由FM字母塑造的。
陀飛輪籠是陀飛輪的標志,是不同手表的品牌。法穆蘭的縮寫是FM。這個陀飛輪把籠子做成FM的形狀,這是法慕蘭的特色。像寶珀陀飛輪的籠子是鳥,羅杰杜比是戰斧,江詩丹頓是馬耳他十字,卡地亞是C型等等。我個人覺得法穆蘭陀飛輪FM做的這個籠架造型一般,但畢竟是我的第一個。我們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可以接受,以后會得到更好的。
Po陀飛輪籠是一個鳥的形狀。
卡地亞陀飛輪保持架是C型的。
陀飛輪會離開嗎?
經常聽說很多陀飛輪的走時誤差太大。經過這次親身經歷,我也發現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我也明白原因。歷史上的陀飛輪是裝在懷表上的,放在口袋里不動。歷史上游絲材料落后,游絲保持在同一位置,容易變形,所以不允許走。于是寶璣發明了陀飛輪,陀飛輪不停旋轉,改變游絲位置,防止游絲變形。
歷史上,寶璣的陀飛輪懷表。
現代手表上的陀飛輪在80年代后開始逐漸普及。因為現代游絲材料很先進,其實陀飛輪完全沒有必要,陀飛輪完全成了裝飾品。手表機芯除了原有的走時輪系外,還帶動陀飛輪保持架,增加了機芯的負擔。很多陀飛輪為了減少動力在陀飛輪中的損失,不得不降低擺頻,保證動力。所以陀飛輪誤差大,常見。
寶璣懷表陀飛輪細節。
就拿我的法穆蘭陀飛輪來說吧。機芯的擺頻為18000次/小時。相對于名表常用的21600、25200、28800甚至36000的擺頻,18000的擺頻并不常見,但很多陀飛輪手表會選擇更低的擺頻。法穆蘭陀飛輪的擺頻為每小時18000次,保證了機芯60小時的動力。走路的時候誤差真的很大,每天誤差在20秒左右。
法穆蘭陀飛輪。
雖然陀飛輪的走時容易出現較大誤差,但一些知名腕表品牌對陀飛輪的走時非常重視。比如虎牙豪雅卡雷拉02陀飛輪,肖邦LUC陀飛輪,都是天文臺認證的,可以做出6/-4秒的日差。在意自己旅行時間的玩家可以關注以下旅行時間指標。但我個人對陀飛輪的離職并不是很在意。畢竟陀飛輪主要是視覺和酷炫。
經天文臺認證的Tehoya Carrera 02陀飛輪。
陀飛輪手表,其他地方呢?
主流的瑞士表陀飛輪,畢竟幾十萬到幾百萬,表的其他部分都很到位。就像買個S,7系,A8,都是這個級別的,工作配置上不會有什么跑腿的。
法慕蘭陀飛輪的盤面飾有全新的索圖案。
這款法穆蘭陀飛輪擁有巨大的弧形白金表殼,弧形藍寶石鏡面,表面有扭繩裝飾,表針為烤藍。看表背,用的是桶形手動馬達機芯,和表殼完全吻合。夾板都刻好了,什么都不缺。夾板的所有邊緣都經過倒角和拋光,藍色的螺絲和紅寶石軸承非常醒目。從機芯夾板上可以看到上半部分的彈簧盒和中間的第二個輪子。發條盒上也有金雕。
法穆蘭陀飛輪機芯詳情。
我覺得陀飛輪腕表就像一輛“跑車”。“跑車”很酷,但是價格比較貴,不適合日常通勤。它的底盤通過性低,坐不下人。完全是為了性能和樂趣。陀飛輪也是一樣,很耀眼,但是比較精致,維護費用高,不適合日常使用。瑞士傳統制表的三大復雜功能中,萬年歷是靜態的,三問是有聲的,但只有陀飛輪是視覺享受,無可替代。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在入手前多做研究。以上是我的一點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