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時代資訊】精工、西鐵城、卡西歐是當今日本鐘表業的三大巨頭。他們各自的發展歷程反映了各自獨特的文化氣質,值得深思。同時,“日本三杰”的發展歷程與近代東亞歷史上的關鍵點頗為吻合。從中日鐘表業不同的發展軌跡想到兩國整個國運的興衰,往往是一種感嘆。
精工品牌創立于1881年(光緒七年、明治十四年)。服部哲的創始人金子堅太郎今年在東京開了一家服部哲時計店,開始銷售和維修鐘表和珠寶。此時,中日兩國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著社會變革,但機械表行業作為工業革命的重要環節,在兩國受到了不同的社會關注。經過10年的探索,服部哲金子堅太郎于1892年創立精工屋,并開始獨立研發鐘表。1895年和1913年,他分別制作了日本第一只懷表和手表。1929年,精工懷表成為日本鐵路系統的指定時計供應商(如上圖),為日本整個工業體系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此時中國對外戰爭屢敗,內戰頻繁,鐘表等民族工業沒有同步發展。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具備獨立生產機械表的實力。
西鐵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民國七年,大正七年)。成立時是當時日本鐘表龍頭精工之家的追隨者。它最初被命名為“尚宮”。1924年制成第一只懷表,被當時的東京市長命名為“市民”,意為普羅大眾的“市民鐘”,上宮院改名為市民。1931年,西鐵城制造了第一塊手表,逐漸發展成為跟隨精工的日本本土鐘表公司。在日本軍國主義策動的侵略戰爭中,精工和西鐵城是僅有的兩家軍用手表供應商,其中一部分自然成為我軍和友軍在英勇的抗日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如上圖),至今仍能在世界各地的戰爭博物館中看到。
卡西歐是二戰后成立的品牌,創立于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昭和二十一年)。如果把創始人Tadao Tadao的名字用英文拼出來,卡西歐品牌的名字就是在這里命名的。二戰后,由于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博弈,日本作為戰敗國成為西方陣營在東亞的橋頭堡,獲得了絕佳的發展機遇。卡西歐以電子計算器起家,到1974年11月,開發出第一塊卡西歐Tron電子表(上圖)。
二戰后,精工和西鐵城也是按照原來的軌道發展,基本不受影響。機械制表水平逐漸向瑞士、德國等先進制表品牌靠攏,日歷、計時、潛水等各種實用手表逐漸研發生產出來。1960年,精工研發出第一款Grand Seiko精品機械表,在歐美市場獲得廣泛認可。西鐵城于1967年開發出石英表Crystron(上圖),成為“應時危機”的始作俑者。石英表和電子表因走時準確、成本低廉,成為20世紀70-80年代世界鐘表市場的主流產品,給瑞士、德國等傳統機械制表企業帶來巨大沖擊。就連日本的Grand Seiko精工高級機械表也在1973年被迫停產。
對瑞士和德國來說,石英表的發展被稱為“應時危機”,而對日本三杰來說,石英表和電子表則是“應時革命”。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三杰以石英表和電子表為重要發展方向,逐步發展出世界領先的制表技術,如無線電時間設定、衛星時間設定、太陽能、人工電能等。目前日本三杰除了精工做的精品機械表Grand Seiko,精工做的頂級機械表Credor之外,基本都是以石英表和電子表為主要產品。上圖中的精工Astron手表結合了先進的技術
目前,精工集團以精工控股、精工儀器、精工愛普生為核心運營平臺。精工控股是傳統的精工制表業務,銷售收入約170億人民幣。精工儀器主要生產精密電子儀器、機械零件、光學透鏡等產品,精工愛普生則是打印機、計算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科技設備的提供商。同時,精工集團還參股了多家日本上市公司,核心業務轉移到機械電子設備,其中腕表只是一小部分(精工集團在2001年收購了東方雙獅品牌)。西鐵城本身是整體上市,業務主要以手表業務為主。同時還持有北美傳統品牌Bulova,整體銷售收入約140億人民幣。卡西歐整體也是上市公司。她的產品主要是電子計算器、照相機、電子琴等產品。整體銷售收入約170億人民幣,但電子表業務收入只有6億人民幣,是日本三大優秀企業中最小的。但是,它的G-Shock和其他產品線是最暢銷的電子表,與天梭的T-Touch同名。
整體而言,日本鐘表業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與精密制造業融合,發展出涵蓋多種消費電子和自動化工業產品的三大控股集團。“日本三大大師”的發展歷程值得中國制表人深思。我這里列舉的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希望能和對中國制表行業發展感興趣的朋友進一步研究探討。